Skip to main content

为什么胡萝卜对眼睛好?

简要

今天我们将把视线对焦在一个十分常见的蔬菜,挖掘胡萝卜背后的有趣过往。我们将从大航海时期聊到荷兰王室,再到二战时期的英国,让你了解到胡萝卜对眼睛好这一“观念”(嗯,打引号的)是如何深入人心的。

谈到胡萝卜,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曾经被长辈念叨过,那就是多吃胡萝卜,这样对眼睛好,可以加强视力。但是胡萝卜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孩子吧不管你咋哄,咋劝,哎他就是不吃。这时候就会有父母连哄带骗的来说,胡萝卜是一个很有营养的食物,吃了对眼睛好,这时孩子才会不情愿的吃上进口。

今天我们不妨来仔细挖一挖为什么说胡萝卜对眼睛好?这里的好,指的是有优势,有益处,说的是能够改善近视吗?还是能够让眼睛变的更加炯炯有神吗?本期的冷知识盲盒我们来好好聊一聊胡萝卜。

“胡”萝卜?

要说胡萝卜有什么傲人之处,它自身极富有特色的高饱和红橙色已经说明了这一切。推着购物车逛到超市的蔬菜区,你一定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胡萝卜。并且胡萝卜名字中所带的这个“胡”字,也说明了这其实并非是中国的原产植物,在元朝的时候中国人才第一次见到了胡萝卜这一品种。为了和本土种植的萝卜加以区分,所以特意加上了这一“胡”字。

你有没有意识到,如此鲜艳高饱和度的颜色其实是自然界中十分不同寻常。如此鲜艳的颜色就等于是把“快来吃我”,“我在这”直接写在了脸上。当然毒蘑菇也会带有非常鲜艳的颜色,但胡萝卜这种大部分时间都在土壤里的食物,是怎么长出如此惹人夺目的颜色的?

莫非是人工的?是的没错,如此非自然的颜色正是定向培育的结果。土生土长的萝卜只有各种单一的颜色,而且根须庞杂,甚至有点像何首乌,与我们常见的胡萝卜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是谁培育了这种风靡全球的红橙色胡萝卜呢?

从中世纪谈起

这事还要从中世纪的欧洲讲起。人们普遍患有夜盲症,只能在白天活动,夜里却看不清周围的一切。那时有一个名叫阿莫利斯的波斯医生,他是当时医学领域的巨匠。他发现胡萝卜有神奇的疗效,可以用来调节身体状况。这一发现经过几百年的商贸往来,已传遍欧洲。

而随着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船员们身处海上,面对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由于漫长的航海和食品储备有限,长期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水平下降,这往往会伴随着夜盲症的发生。当时帆船漂泊在茫茫大海上,船员需要面临许多在夜晚或低光环境下操作的任务,如看守航线、观察航标和灯塔等。同时还需要有人登上高高的桅杆给船只进行导航。茫茫大海上只能借助月光这唯一光源,患上夜盲症的船员啥也看不清楚,十分危险。夜盲症会对船只的导航和安全产生影响。

得益于胡萝卜含有足够高的纤维素和水分,这可以使得胡萝卜保持水分、质感和新鲜程度。同时,胡萝卜也可以通过切碎、晒干或脱水等方式进行保存,这些保存与处理方式都可以延长胡萝卜的储存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了胡萝卜和蔬菜水果可以用于缓解夜盲症,而糟糕的储存条件使得能够带上船只的种类十分有限,柠檬和胡萝卜正是可以为数不多的可选蔬菜。而直到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夜盲症,这还得等到二十世纪维生素 A 的发现。

好了书归正传,我们发现胡萝卜的流行和船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船员们从欧洲出发到世界各地,胡萝卜也完成了它的环球旅行。不过当时的胡萝卜还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红橙色,而是白色或浅黄色的。

红橙色的胡萝卜 🥕

红橙色的胡萝卜究竟是从哪来的?答案是,荷兰。因为这是他们的皇家颜色。

神马?

荷兰王室的橙色起源于一位勇敢的荷兰贵族威廉一世(威廉·奥兰治)。当时,欧洲的新教徒们受到罗马天主教国家的迫害,而威廉一世不惧强敌,成为了荷兰人民为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的象征性人物。

在荷兰独立战争早期,威廉一世的支持者们开始在战场上佩戴橙色的领巾和臂带,这种鲜艳、明亮的颜色成为了独立斗争的象征之一,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士气。随着荷兰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橙色也逐渐成为了荷兰的国旗颜色,代表着对荷兰独立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16 世纪荷兰独立,而 17 世纪荷兰就成为了数一数二的航海大国,被成为“海上马车夫”。并且荷兰也是一个著名的花卉和蔬菜种植中心,他们致力于对植物进行精细的育种和培育。并且从西班牙手中独立的荷兰的爱国情绪很高涨,园艺师们对于他们的皇家颜色橙色很推崇,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优先偏好选育并保留橙色的胡萝卜也非常正常。在此基础上,荷兰的胡萝卜品种被引入到其他欧洲国家和北美地区,成为了今天全球广泛种植的主要蔬菜之一。

你也许会说,能让胡萝卜浑身散发着淡雅明亮的颜色正是 β-胡萝卜素在起作用。但是这么说就有点先入为主了,因为直到 19 世纪人们才发现了β-胡萝卜素,在这之前红橙色胡萝卜已经风靡全球了。许多蔬菜例如南瓜、甘薯、西兰花、柿子椒、番茄、菠菜都含有β-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可以被人体自身吸收并转化为维生素A的化学物质。而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就会引发夜盲症等眼睛问题。

所以我们终于搞清楚了,对眼睛好的物质是维生素 A,而摄入蔬菜水果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又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 A。维生素 A 又可以帮助缓解夜盲症,但对于近视、远视、色盲、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等其它眼部疾病,恐怕就没有太大作用了。

所以说吃胡萝卜和吃其他水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那我们为什么又会对吃胡萝卜对眼睛好这一观点深信不疑呢?

与二战的联系

这个迷思据说是来源于二战时期英国强行编造的一个谣言。那时,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威廉·韦斯特(John 'Cat's Eyes' Cunningham)是一名出色的战斗机飞行员。他非常擅长夜间飞行任务,主要是利用光学镜片进行导航和追踪。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威廉·韦斯特暗示他的夜间目视能力非常强,这得益于他每天都吃大量的胡萝卜。此后,英国政府便开始广泛宣传胡萝卜可以增强夜间视力,并将威廉·韦斯特的故事作为证明。据说这个谣言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掩盖英国空军使用雷达来追踪敌机的事实,以免被德国知道。

你说英国佬是否成功骗过了德国人?答案是这不是在搞笑吗?战争靠超人能力?不靠科学技术?二战时的德国科学水平同样不差,在战争期间德国空军早就掌握了非常先进的雷达技术,可以在黑夜中准确地探测到英国空军的活动,因此他们并不需要凭借视力来寻找目标。

并且,德国人在二战时是通过潜艇战进行封锁,而英国的运输舰队也只在夜间航行,德国人并不需要依赖于空军来发现目标。

所以我们不妨进行更加厚黑的假设,那就是英国政府的这个宣传很可能不是对外的,而是说服英国民众减少粮食浪费,推广吃胡萝卜、马铃薯等硬质蔬菜的作战饮食,将省下来的食物优先保障士兵的营养。

总结

不管怎么说,围绕胡萝卜发生的有趣故事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了。我们不能否认胡萝卜确实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和视力,但也许真相往往并不像传说中那么神奇。保持平常心,保持好奇心,道孚一刻,我们下期再见。